建筑企业“过寒冬”十条法则
建筑企业“过寒冬”十条法则
面对整体经济形势下行,建筑企业要紧紧围绕“现金流”这一命脉与关键,从公司治理到项目营销履约全周期,精益管理细节、节省各项开支、加速回款变现,以高质量发展渡过经济寒冬。
一、“保”优质项目,积蓄发展本源
一是坚持“三高、三大”市场策略,聚焦核心区域、重点城市,采用差异化营销策略,集中优势力量斩获一批影响力大、商务条件好、合同额转化率高的基础设施及公建项目;二是扭转投资思路,将有限资金投入到地方财政实力强、投资带动比高、有战略意义的项目上去。
管理建议:
改变考核导向,不再以规模论英雄,优化合同额考核占比,加大现金流考核权重,以考核引领营销品质提升。
二、“舍”低效规模,清理发展隐患
一是深化立项管理,对于规模小、付款差、利润低的项目要严格特殊立项审批手续,对于未批先投的,要严肃违规追责;二是强化底线管理,严禁承接股份负面问题清单、中小民营地产和边远小项目;三是收紧投资标准,对于地方财政差、投资带动低、战略意义较弱的项目要谨慎投资。
管理建议:
加大违规追责力度,对于虚假立项、未批先投、未履行前置程序签约、签约后私下签订补充协议放弃权益等违规行为加大排查力度,一旦发现,移交监督委员会严肃追责问责。
三、“降”管理成本,守住公司家底
一是精简管理费用,各级机关总部要学会“过紧日子”,要响应国家政策节能省电、减少纸张浪费,要精简业务招待及办公管理费用。二是降低项目成本,强化管控、优化配置,降低现场经费及临设经费;要深入开展钢筋技术优化、放样优化、精算优化,推进钢筋优化降本;要加大回款力度,节省供应链融资成本。
管理建议:
将管理成本降低情况纳入各部门、各单位考核,并定期晾晒管理费用节省成效。
四、“精”过程管理,提升项目创效
一是强化源头策划,推进“一体化”策划和专家会诊,提升项目效益率;二是提升过程确权,加强变更签证、认质认价等月清月结管理,提升计量确权率;三是强力推进结算,督导落实“6311633”计划节点,加大过程通报考核,提升结算效率,确保实现年度结算目标;四是加大扭亏力度,全力推进潜亏项目专项治理,确保实现扭亏目标,提升项目价值创造。
管理建议:
攻坚项目潜亏治理,尤其是大额、长期潜亏项目要压实扭亏责任、定人、定计划、定时间,确保扭亏目标实现。
五、“控”履约工期,提升周转效率
一是做好开竣工策划和分阶段策划,要充分利用BIM技术,深入分析各阶段可能存在的矛盾,提前制定化解举措。二是抓好主体结构工期,有序组织流水节拍,科学做好专业工程穿插。三是要重点要做好竣工收尾项目的总承包管理,确保项目各项功能顺利竣工交付。
管理建议:
将合同工期履约完成率作为工期考核的指标之一,促进项目快速履约、快速交付,节省管理成本,提升管理效率。
六、“禁”违规垫资,严控资金流出
一是严格按照合同履约,业主资金不到位或业主单方面要求赶工的,应当重新洽谈合作条件,严禁盲目垫资;二是严格履行审批手续,对于确需垫资的应当按照规定履行决策审批手续,严禁未经审批,擅自垫资施工。
管理建议:
要健全违规追责制度机制、加大违规垫资追责力度,对于未制定应对预案、未履行审批手续违规、盲目垫资的要严肃追责问题。
七、“抓”项目回款,加快资金回笼
一是高度重视地产项目回款,做好业主资信调查,对于回款情况不佳、业主资信恶化影响未来回款的要果断采取停工、保全等有效措施。二是边远公建项目未雨细缪,对于财政较弱地区的公建项目,要提前摸排政府预算、基金、专项债等费用,加大与业主方沟通力度,为项目回款做好布排。三是攻坚投资项目回款,加速地产项目存货去化力度、丰富综合投资项目回款手段、加大参股项目回款监控。
管理建议:
建立回款推进专项工作机制,对于已竣已结项目、回款难度大项目要建立工作小组,专项推进回款工作,签署奖惩责任状,激发回款活力。
八、“减”机构流程,提升管理效率
一是持续开展三级经营机构评估处置,将成立满三年,综合评价不达标的低效三级经营机构纳入处置范国,明确处置措施与整改时限,甩掉发展包袱。二是优化管理流程、打通管理数据,发挥数据管理效能,助力管理品质提升。
管理建议:
加速推进流程优化与数据打通,真正实现数据减负提效,进而达到管理品质提升、人员机构精简的效果。
九、“严”合规管控,降低蔓延损失
一是提升全员合规意识,认识到合规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与企业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成败关键,从而做到“主动合规”;二是强化合规管理,尤其是环保、农民工工资支付,质量、安全等重点领域合规管理,避免由此带来的财产、名誉、禁入处罚。
管理建议:
要大力推进合规管理制度机制建设,培育全员合规意识,提升合规履职能力;要加大违规行为排查、追责力度、发挥警示、震慑效用。
十、“盘”低效资产,快速清理变现
一是全面摸排,各单位要摸清家底,建立全局低效无效资产清单,并探索建立全局资源盘活信息化平台,在全局范围共享,调动全局力量盘活低效无效资产。二是清单化处置,分区域、分单位压实低效无效资产清理责任,将低效无效资产处理纳入各单位、相关部门绩效考核,加速资产变现。
管理建议:
参考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处置机制,推动建立低效无效资产折价处置制度,对于盘活难度大的资产在履行审批手续后允许适当折价,允许委托第三方资产处置公司处置相关资产,从而加速资产盘活,实现快速变现。
(本文原载于《建筑时报》2024.6.20,作者单位: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