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logo

      联系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

      24小时全国服务热线

      0951-7653472

      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是问题,请随时与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联系

      查看联系方式>>
      行业动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1-12-16 14:39:19    阅读数  :707

      国办发〔2021〕46号

       

      各省 、自治区     、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 、各直属机构:

      《“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已经国务院同意 ,现印发给你们   ,请认真贯彻执行 。

                         

                                       国务院办公厅

                                      2021年11月26日

      (此件公开发布)

       

       

      “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

       

      冷链物流是利用温控、保鲜等技术工艺和冷库、冷藏车、冷藏箱等设施设备   ,确保冷链产品在初加工  、储存  、运输、流通加工、销售     、配送等全过程始终处于规定温度环境下的专业物流。推动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    ,是减少农产品产后损失和食品流通浪费,扩大高品质市场供给   ,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手段  ;是支撑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促进农业转型和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满足城乡居民个性化、品质化、差异化消费需求 ,推动消费升级和培育新增长点    ,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和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重要途径    ;是健全“从农田到餐桌  、从枝头到舌尖”的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提高医药产品物流全过程品质管控能力,支撑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和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保障  。按照党中央 、国务院决策部署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 。

      一  、现状形势

      近年来,我国肉类、水果 、蔬菜    、水产品 、乳品  、速冻食品以及疫苗   、生物制剂、药品等冷链产品市场需求快速增长 ,营商环境持续改善,推动冷链物流较快发展  ,但仍面临不少突出瓶颈和痛点难点卡点问题 ,难以有效满足市场需求    。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   ,人民群众对高品质消费品和市场主体对高质量物流服务的需求快速增长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对冷链物流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冷链物流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

      (一)发展基础 。

      行业规模显著扩大  。近年来,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 、产地销地冷链设施建设稳步推进 ,冷链装备水平显著提升 。2020年 ,冷链物流市场规模超过3800亿元      ,冷库库容近1.8亿立方米 ,冷藏车保有量约28.7万辆,分别是“十二五”期末的2.4倍     、2倍和2.6倍左右  。

      发展质量不断提升  。初步形成产地与销地衔接    、运输与仓配一体、物流与产业融合的冷链物流服务体系  。冷链物流设施服务功能不断拓展   ,全链条温控  、全流程追溯能力持续提升。冷链甩挂运输、多式联运加快发展。冷链物流口岸通关效率大幅提高,国际冷链物流组织能力显著增强。

      创新步伐明显加快 。数字化 、标准化    、绿色化冷链物流设施装备研发应用加快推进   ,新型保鲜制冷      、节能环保等技术加速应用。冷链物流追溯监管平台功能持续完善        。冷链快递 、冷链共同配送 、“生鲜电商+冷链宅配”、“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配送”等新业态新模式日益普及,冷链物流跨界融合、集成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市场主体不断壮大 。冷链物流企业加速成长  ,网络化发展趋势明显 ,行业发展生态不断完善  。市场集中度日益提高 ,冷链仓储 、运输、配送 、装备制造等领域形成一批龙头企业 ,不断延伸采购 、分销 、信息等供应链服务功能 ,资源整合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

      基础作用日益凸显  。冷链物流衔接生产消费、服务社会民生  、保障消费安全能力不断增强  ,在调节农产品跨季节供需 、稳定市场供应 、平抑价格波动  、减少流通损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特别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冷链物流对保障疫苗等医药产品运输 、储存 、配送全过程安全作出重要贡献    。

      但同时 ,我国冷链物流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 ,跨季节   、跨区域调节农产品供需的能力不足,农产品产后损失和食品流通浪费较多 ,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从政策环境看,缺少统筹规划 ,东中西部 、南北方和城乡间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分布不均 ,存在结构性失衡矛盾  ;冷链物流企业用地难 、融资难    、车辆通行难问题较为突出  ;冷链物流监管制度不全    、有效监管不足,全链条监管体系有待完善。从行业链条看 ,产地预冷  、冷藏和配套分拣加工等设施建设滞后 ;冷链运输设施设备和作业专业化水平有待提升 ,新能源冷藏车发展相对滞后;大中城市冷链物流体系不健全,传统农产品批发市场冷链设施短板突出  。从运行体系看   ,缺少集约化、规模化运作的冷链物流枢纽设施,存量资源整合和综合利用率不高 ,行业运行网络化  、组织化程度不够   ,覆盖全国的骨干冷链物流网络尚未形成 ,与“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融合不足。从发展基础看 ,冷链物流企业专业化 、规模化、网络化发展程度不高,国际竞争力不强;信息化、自动化技术应用不够广泛  ;冷链物流标准体系有待完善 ,强制性标准少,推荐性标准多 ,标准间衔接不够紧密,部分领域标准缺失  ,标准统筹协调和实施力度有待加强 ;冷链专业人才培养不足   ,制约行业发展 。

      (二)面临形势  。

      产业升级和扩大内需开拓冷链物流发展新空间 。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产业加快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现代农业、食品工业   、医药产业 、服务业全面升级,对高品质、精细化、个性化的冷链物流服务需求日益增长     。“十四五”时期随着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超大规模市场潜力将加速释放 ,为冷链物流提高供给水平  、适配新型消费、加快规模扩张奠定坚实基础,创造广阔空间  。

      冷链产品安全和疫情防控强化冷链物流新要求。冷链产品安全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当前  ,我国冷链物流“断链” 、“伪冷链”等问题突出 ,与此相关的产品质量安全隐患较多   ,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   ,冷链物流承担着保障疫苗安全配送和食品稳定供应的艰巨任务 ,要求提高冷链物流专业服务和应急处置能力,规范市场运行秩序,完善全程追溯体系  ,更好满足城乡居民消费安全需要  。

      科技创新和数字转型激发冷链物流发展新动力。伴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数据 、物联网  、第五代移动通信(5G)  、云计算等新技术快速推广 ,有效赋能冷链物流各领域、各环节,加快设施装备数字化转型和智慧化升级步伐 ,提高信息实时采集、动态监测效率 ,为实现冷链物流全链条温度可控、过程可视、源头可溯  ,提升仓储     、运输  、配送等环节一体化运作和精准管控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有效促进冷链物流业态模式创新和行业治理能力现代化 。

      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创造冷链物流发展新机遇。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特别是深入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和推动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将进一步优化区域供应链环境 ,有效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    ,深化与相关国家贸易往来 ,扩大食品进出口规模,推动国内国际冷链物流标准接轨   ,借鉴推广先进冷链物流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    。

      碳达峰碳中和对冷链物流低碳化发展提出新任务。冷链物流仓储   、运输等环节能耗水平较高 ,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背景下 ,面临规模扩张和碳排放控制的突出矛盾 ,迫切需要优化用能结构  ,加强绿色节能设施设备 、技术工艺研发和推广应用 ,推动包装减量化和循环使用 ,提高运行组织效率和集约化发展水平 ,加快减排降耗和低碳转型步伐 ,推进冷链物流运输结构调整 ,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

      二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    、四中  、五中 、六中全会精神 ,增强“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   、做到“两个维护”  ,立足新发展阶段 ,完整、准确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 ,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 ,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 ,统筹发展和安全,结合我国国情和冷链产品生产、流通    、消费实际,聚焦制约冷链物流发展的突出瓶颈和痛点难点卡点,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畅通通道运行网络,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健全监管保障机制 ,加快建立畅通高效  、安全绿色 、智慧便捷、保障有力的现代冷链物流体系,提高冷链物流服务质量效率 ,有效减少农产品产后损失和食品流通浪费 ,扩大高品质市场供给 ,保障食品和医药产品安全,改善城乡居民生活质量   ,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 、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

      市场驱动,政府引导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 ,激发市场竞争活力;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到位不缺位  ,有为不越位 ,在规范行业运行秩序  、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等方面重点发力    。引导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更多向冷链物流基础薄弱环节配置,集中力量补短板、强弱项,夯实行业发展基础。

      统筹推进 ,分类指导。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  、全局性谋划 、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 ,统筹冷链物流运行 、服务 、监管   、支撑体系建设,优化冷链物流设施布局与运行网络结构。针对产运销各主要环节   、冷链产品重点品类冷链物流运作特点,因势利导  ,精准施策 ,系统推动不同地区、不同品类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 。

      创新引领,提质增效。坚持创新发展 ,注重科技赋能    ,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着力推动冷链物流系统优化与集成创新   ,激发内生发展动力。推进冷链物流技术工艺、业态模式、经营管理、监管方式创新  ,提高服务品质和价值创造能力  ,提升行业运行效率和发展效能  。

      区域协同,联动融合 。统筹东中西部 、南北方和城乡协调发展     ,密切农产品优势产区和大中消费市场联系  ,促进城市群、都市圈冷链物流资源优化整合和一体化运作。加强冷链物流与现代农业、冷链产品加工  、商贸流通等产业融合发展,有效扩大中高端冷链物流服务供给,支撑带动相关产业做大做强做优 。

      绿色智慧 ,安全可靠   。顺应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发展趋势和推进碳达峰 、碳中和需要 ,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冷链物流全链条、各领域,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冷链物流运行管理和治理方式变革 ,提升行业绿色智慧发展水平 。坚守安全底线 ,压实各方责任 ,强化行业监管,加强冷链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提高冷链产品安全保障水平  。

      (三)发展目标  。

      到2025年 ,初步形成衔接产地销地、覆盖城市乡村、联通国内国际的冷链物流网络 ,基本建成符合我国国情和产业结构特点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冷链物流体系 ,调节农产品跨季节供需 、支撑冷链产品跨区域流通的能力和效率显著提高,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显著增强  。

      ——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依托农产品优势产区、重要集散地和主销区 ,布局建设100个左右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围绕服务农产品产地集散、优化冷链产品销地网络 ,建设一批产销冷链集配中心  ;聚焦产地“最先一公里”和城市“最后一公里”,补齐两端冷链物流设施短板  ,基本建成以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为核心、产销冷链集配中心和两端冷链物流设施为支撑的三级冷链物流节点设施网络,支撑冷链物流深度融入“通道+枢纽+网络”现代物流运行体系,与国家物流网络实现协同建设、融合发展 。

      ——发展质量显著提高。冷链物流规模化组织效率大幅提升,成本水平显著降低 。精细化、多元化   、品质化冷链物流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性龙头企业  。冷链物流技术装备水平显著提升 ,冷库 、冷藏车总量保持合理稳定增长  ,区域分布更加优化  、功能类型更加完善 。冷链物流标准化、智慧化 、绿色化水平明显提高    。冷链物流温度达标率全面提高 ,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冷库设施温度达标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肉类 、果蔬、水产品产地低温处理率分别达到85%、30% 、85%  ,农产品产后损失和食品流通浪费显著减少 。

      ——监管水平明显提升       。冷链物流监管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    ,“政府监管、企业自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监管机制基本建立 ,贯穿冷链物流全流程的监测监管体系初步形成   。冷藏车 、冷藏箱 、重点冷链产品全程监控基本实现全覆盖 。医药产品冷链追溯体系进一步完善  ,广覆盖、高效率   、低成本  、安全可靠的医药产品冷链物流网络基本形成 。

      展望2035年  ,全面建成现代冷链物流体系  ,设施网络    、技术装备、服务质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行业监管和治理能力基本实现现代化     ,有力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有效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三、现代冷链物流体系总体布局

      (一)打造“321”冷链物流运行体系 。

      完善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布局,加强产销冷链集配中心建设  ,补齐两端冷链物流设施短板,夯实冷链物流运行体系基础,加快形成高效衔接的三级冷链物流节点;依托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  ,结合冷链产品国内国际流向流量    ,构建服务国内产销    、国际进出口的两大冷链物流系统  ;推进干支线物流和两端配送协同运作,建设设施集约、运输高效、服务优质、安全可靠的国内国际一体化冷链物流网络。“三级节点  、两大系统 、一体化网络”融合联动,形成“321”冷链物流运行体系 。

       

       

      (二)构建冷链物流骨干通道   。

      结合我国冷链产品流通和进出口主方向 ,串接京津冀 、长三角 、珠三角  、成渝  、长江中游等城市群与西北、西南 、东南沿海  、中部 、华东、华北  、东北等农产品主产区,建设北部  、鲁陕藏、长江    、南部等“四横”冷链物流大通道  ,以及西部 、二广、京鄂闽  、东部沿海等“四纵”冷链物流大通道,形成内外联通的“四横四纵”国家冷链物流骨干通道网络(见附件) ,发挥通道沿线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  、产销冷链集配中心基础支撑作用,提升相关口岸国内外冷链通道衔接和组织能力。提高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间供应链协同运行水平    ,推动基地间冷链物流规模化 、通道化    、网络化运行。引导冷链物流要素和上下游产业沿通道集聚发展    ,加强设施联动、信息联通、标准衔接,推动形成冷链物流产业走廊  。

      (三)健全冷链物流服务体系 。

      聚焦“6+1”重点品类(肉类        、水果       、蔬菜 、水产品、乳品 、速冻食品等主要生鲜食品以及疫苗等医药产品),分类优化冷链服务流程与规范  ,提升专业化冷链物流服务能力  。完善仓储   、运输、流通加工 、分拨配送 、寄递 、信息等冷链服务功能 ,强化一体化服务能力  ,打造运转顺畅的供应链,支撑冷链产品产销精准高效对接 。丰富数字化、智慧化技术应用场景 ,深化冷链物流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推动冷链物流业态       、模式 、组织与技术创新  ,提升协同化  、平台化服务水平 ,拓展上下游产业价值空间  。

      (四)完善冷链物流监管体系  。

      加快建设全国性冷链物流追溯监管平台    ,完善全链条监管机制,针对冷链物流环境、主要作业环节 、设施设备管理等重点     ,规范实时监测 、及时处置、评估反馈等监管过程,逐步分类实现全程可视可控、可溯源、可追查   。创新监管手段,加大现代信息技术和设施设备应用力度  ,强化现场和非现场监管方式有机结合 。借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进口冷链食品检验检测检疫经验做法    ,优化完善工作机制 ,建立科学、可靠 、高效的冷链物流检验检测检疫体系。

      (五)强化冷链物流支撑体系。

      推动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专业化发展    、规模化经营和数字化转型,着力培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加大冷链物流关键技术和先进装备研发力度,鼓励节能环保技术应用。推动建立冷链物流统计评价体系,准确掌握冷链物流基础要素底数 ,及时客观反映行业发展情况 。完善冷链物流标准体系,强化国内国际标准对接  。加大复合型冷链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壮大多层次冷链物流人才队伍 。

      四 、夯实农产品产地冷链物流基础

      (一)完善产地冷链物流设施布局 。

      完善冷链源头基点网络   。适应不同农产品冷链物流要求,引导家庭农场  、农民合作社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在重点镇和中心村,结合实际需要分区分片合理集中建设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发展产地冷链物流设施设备租赁等社会化服务 ,探索发展共享式“田头小站”等移动冷库,提高产地源头冷链物流设施综合利用效率。

      建设产地冷链集配中心 。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 ,依托县城、重点镇布局建设一批产地冷链集配中心,改善产地公共冷库设施条件 ,强化产地预冷、仓储保鲜、分级分拣 、初加工  、产地直销等能力 ,提高农产品商品化处理水平 ,减少产后损失 ,实现优质优价 。服务本地消费市场,拓展产地冷链集配中心中转集散 、分拨配送功能,优化完善县乡村冷链物流服务    。

      (二)构建产地冷链物流服务网络。

      优化农产品田头集货组织。鼓励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和冷链物流企业加强合作     ,提高“最先一公里”冷链物流服务能力   ,满足源头基点网络储运需求   。培育一批产地移动冷库和冷藏车社会化服务主体  ,发展设施巡回租赁、“移动冷库+集配中心(物流园区)”等模式,构建产地移动冷链物流设施运营网络 ,提高从田间地头向产地冷藏保鲜设施    、移动冷库等的集货效率   ,缩短农产品采后进入冷链物流环节的时间   。

      提高农产品出村进城效率  。引导专业冷链物流企业适应农产品产地多点布局和小批量 、多批次运输需求特点,开展从冷链源头基点到冷链集配中心 、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的干支衔接运输组织 ,构建稳定、高效 、低成本运行的农产品出村进城冷链物流网络。鼓励电商、快递企业利用既有物流网络 ,整合产地冷链物流资源  ,拓展农产品出村进城冷链物流服务渠道,提高网络利用效率 。

      (三)创新产地冷链物流组织模式。

      促进农产品产地直供发展。加强产地到销地直达冷链物流服务能力建设 ,支撑农产品流通模式创新 ,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超对接       、农批对接、农企对接     、农社对接等农产品流通模式。鼓励产地冷链集配中心开展净菜 、半成品加工,为餐饮企业   、学校  、机关团体等终端大客户提供直供直配服务 。

      助力打造产地农产品品牌。围绕特色农产品优势产区,拓展产地冷链集配中心、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的交易展示 、安全检测   、溯源查询、统仓统配等功能  ,增强农产品品控能力,完善绿色食品  、有机农产品  、地理标志农产品等认证配套,着力打造特色鲜明、品质一流的农产品品牌。



       

      五 、提高冷链运输服务质量

      (一)强化冷链运输一体化运作。

      推动干线运输规模化发展。充分发挥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等大型冷链物流设施资源集聚优势          ,开展规模化冷链物流干线运输   ,提高冷链物流去程回程均衡发展水平 。大力发展公路冷链专线   、铁路冷链班列等干线运输模式 ,进一步提高铁路、水运 、航空在中长距离冷链物流干线运输中的比重。规范平台型企业发展 ,提高冷链物流信息共享水平 ,集聚整合货源、运力、仓储等冷链资源 ,提高冷链物流干线运输组织化 、规模化水平    。

      促进干线支线有机衔接   。完善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等的集疏运体系 ,发展中转换装  、区域分拨,推动冷链物流干线运输与区域分拨配送业务高效协同         。以产销冷链集配中心为支撑   ,高效衔接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和两端冷链物流设施 ,构建干支线运输和两端集配一体化运作的区域冷链物流服务网络  。鼓励物流企业延伸业务链条,强化综合服务能力      ,提供“干线运输+区域分拨+城市配送”冷链物流服务  。

      (二)推动冷链运输设施设备升级   。

      提高冷藏车发展水平      。严格冷藏车市场准入条件,加大标准化车型推广力度 ,统一车辆等级标识  、配置要求,推动在车辆出厂前安装符合标准要求的温度监测设备等,加快形成适应干线运输 、支线转运 、城市配送等不同需求的冷藏车车型和规格体系 。研究制定标准化冷藏车配置方案 ,引导和规范不同容积车辆选型 。有计划、分步骤淘汰非标准化冷藏车 。加强冷藏车生产、改装监管    ,严厉打击非法改装。加快推进轻型     、微型新能源冷藏车和冷藏箱研发制造  ,积极推广新型冷藏车、铁路冷藏车        、冷藏集装箱  。

      促进运输载器具单元化 。鼓励批发、零售   、电商等企业将标准化托盘  、周转箱(筐)作为采购订货   、收验货的计量单元  ,引导冷链运输企业使用标准化托盘   、周转箱(筐)   、笼车等运载单元以及蓄冷箱 、保温箱等单元化冷链载器具,提高带板运输比例    。加强标准化冷链载器具循环共用体系建设  ,完善载器具租赁 、维修    、保养     、调度等公共运营服务。鼓励企业研发应用适合果蔬等农产品的单元化包装,推动冷链运输全程“不倒托”  、“不倒箱”  ,减少流通环节损耗。

      (三)发展冷链多式联运 。

      完善冷链多式联运设施  。鼓励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等完善吊装 、平移等换装转运专用设施设备    ,加强自动化、专业化   、智慧化冷链多式联运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增强国家物流枢纽、综合货运枢纽冷链物流服务功能 ,推进港口  、铁路场站冷藏集装箱堆场建设和升级改造 ,配套完善充电桩等设施设备。

      优化冷链多式联运组织   。培育冷链多式联运经营人 ,统筹公路、铁路 、水运、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和邮政快递 ,开展全程冷链运输组织,积极发展全程冷链集装箱运输 。依托具备条件的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等开展中长距离铁路冷链运输 ,串接主要冷链产品产地和销地 ,发展集装箱公铁水联运 。依托主要航空枢纽、港口,加强冷链卡车航班、专线网络建设 ,提高多式联运一体化组织能力 。大力发展冷链甩挂运输,鼓励企业建立“冷藏挂车池” ,有机融入公路甩挂运输体系   ,完善冷藏车和冷链设施设备共享共用机制,提高冷链甩挂运输网络化发展水平 。鼓励现有多式联运公共信息平台集聚整合运输企业   、中介等的冷链物流相关信息 ,拓展完善冷链物流服务功能 ,提高货源  、运力、仓储等冷链资源供需匹配效率 。

      增强冷链国际联运能力。提升中欧班列冷链物流服务水平,强化多式联运组织能力 ,畅通亚欧陆路冷链物流通道 。依托中国—东盟多式联运联盟基地    ,拓展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  、国际铁路联运、跨境公路班车国际冷链物流业务 。鼓励具备实力的企业布局建设冷链海外仓 ,提升跨境冷链物流全程组织能力    。大力发展面向高端生鲜食品  、医药产品的航空冷链物流,提高公空、空空联运效率     。鼓励主要农产品进出口口岸城市积极发展国际冷链物流多式联运 ,打造一批国际冷链物流门户枢纽。



       

      六 、完善销地冷链物流网络

      (一)加快城市冷链物流设施建设 。

      推进销地冷链集配中心建设 。在消费规模和物流中转规模较大的城市新建和改扩建一批销地冷链集配中心,集成整合流通加工     、区域分拨 、城市配送等功能   。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研究利用绕城高速公路沿线可开发地块等建设“近城而不进城”的销地冷链集配中心   ,提高冷链干线与支线衔接效率。密切销地冷链集配中心与存量冷链设施业务联系  ,引导冷库等设施向销地冷链集配中心集中 ,推进城市冷链设施布局优化 。

      加快商贸冷链设施改造升级 。推动农产品批发市场冷库改造 ,配套建设封闭式装卸站台等设施,完善流通加工   、分拨配送、质量安全控制等功能 。鼓励商超、生鲜连锁店加大零售端冷链设施改造升级力度,提高冷链物流服务能力。引导城市商业街区、商圈 、农贸市场共建共享小型公共冷库 。淘汰关停不合规不合法冷库   。

      完善末端冷链设施功能 。加大城市冷链前置仓等“最后一公里”设施建设力度  。鼓励移动冷库、智慧冷链自动售卖机   、冷链自提柜等在城市末端配送领域广泛应用   。推动末端冷链配送服务站点建设改造    ,完善新能源冷藏车充电设施布局 ,扩大城市冷链网络覆盖范围 。

      (二)健全销地冷链分拨配送体系  。

      强化区域分拨功能 。扩大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分拨服务范围 ,重点完善面向区域内销地冷链集配中心、冷链配送网点的区域分拨服务网络    ,以及销地冷链集配中心面向大型商超  、农贸市场等的分拨服务网络  。推动城市群、都市圈销地冷链集配中心共用共营,构建高效分拨服务圈 。

      提升末端配送效能    。鼓励销地冷链集配中心、中央厨房等整合“最后一公里”配送资源  ,面向商超、生鲜连锁店、酒店餐饮、学校、机关团体等开展农产品集中采购    、流通加工    、多温共配   。鼓励城市群、都市圈建立统一规划    、统一平台、统一标准 、统一管理的同城化冷链配送体系 ,补齐停靠接卸设施短板,加强城市通行政策协同,便利冷藏车装卸通行。

      (三)创新面向消费的冷链物流模式。

      培育冷链物流配送新方式 。依托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和销地冷链集配中心搭建城市冷链智慧公共配送平台 ,整合冷链运力资源,动态优化城市配送路径  ,提升城市冷链配送效率 。鼓励物流企业规模化集并城市冷链和常温货物配送 ,加大多温区配送车、蓄冷保温箱和保温柜等推广应用力度 ,推动多种形式多温共配发展  。积极推广“分时段配送”  、“无接触配送”   、“夜间配送”  ,发展与新消费方式融合的冷链配送新业态 、新模式 。鼓励物业服务企业开展冷链末端配送业务 。深化城乡冷链配送网络协同发展,共享共用末端设施网点和配送冷藏车,提高存量网络资源利用率 。

      鼓励发展生鲜农产品新零售 。支持快递企业加强冷链物流服务能力建设 ,支持农产品流通企业 、连锁商业  、电商企业等拓展生鲜农产品销售渠道,扩大辐射范围和消费规模 。加强城市冷链即时配送体系建设     ,支持生鲜零售  、餐饮 、体验式消费融合创新发展 ,满足城市居民个性化  、品质化消费需求。



       

      七 、优化冷链物流全品类服务

      (一)肉类冷链物流。

      加快建立冷鲜肉物流体系 。顺应畜禽屠宰加工向养殖集中区域转移需要 ,适应消费升级新趋势,加快构建“集中屠宰 、品牌经营 、冷链流通  、冷鲜上市”的肉类供应链体系  。完善规模屠宰 、预冷排酸     、低温分割  、保鲜包装、冷链储运链条 ,加强全程温控和监管追溯。鼓励冷鲜肉生产 、流通企业对接农贸市场  、连锁超市、社区生鲜店铺、生鲜电商等流通渠道  ,拓展直营零售网点,健全冷鲜肉生产 、流通和配送体系 ,提高冷鲜肉在肉类消费中的比重 。促进肉类冷链物流与上下游深度融合创新,推动发展“牧场+超市” 、“养殖基地+肉制品精深加工+超市”等新模式  。

      升级肉类冷链物流设施 。加强生猪、肉羊  、肉牛 、肉禽优势产区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构建畜禽主产区和主销区有效对接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网络。鼓励屠宰企业建设标准化预冷和低温分割加工车间 、配套冷库等设施。支持肉类公共冷库改扩建、智慧化改造及配套设施建设。适应减少畜禽活体跨区域运输要求   ,积极推广应用挂肉冷藏车等专用设施设备 。

      (二)果蔬冷链物流         。

      完善果蔬冷链物流设施设备配套条件  。结合我国果蔬优势产区分布以及南菜北运、西果东输 、果蔬进出口等流向特征 ,因地制宜建设经济适用 、节能环保、绿色高效的仓储保鲜设施 ,延长销售周期,提高反季节销售水平  。加强配套冷链设施建设,推动构建反季节蔬菜、高原夏菜 、热带水果等从优势产区到主销区的全流程果蔬冷链物流体系     。推广移动冷库    、预冷设施应用,合理配套布局插电装置 ,加强移动冷链设施设备与产地冷链集配中心高效联动  ,合理设置田头停车、换装场地 ,完善果蔬“最先一公里”冷链配套设施。支持适合果蔬特点的可循环利用包装 、载器具以及零售末端保鲜柜等设备使用。

      提升农产品产地商品化处理水平 。新建或改造产地预冷设施,配备果蔬清洗 、分级 、分拣、切割 、包装等设施设备     。鼓励广泛使用冷链设施开展果蔬保鲜 ,大幅减少保鲜药物使用  。推进商品化包装与冷链包装一体化 ,完善脱水干制、称量包装、检验检测 、低损输送 、质量管控等配套功能 ,提高果蔬产地商品化处理能力  ,减少流通损耗。

      (三)水产品冷链物流。

      强化水产品产地保鲜加工设施建设。完善鱼塘   、渔船、渔港预冷保鲜设施装备 ,建设速冻 、冷藏    、低温暂养等配套设施。推动建设一批冷藏加工一体化的水产品产地冷链集配中心,引导水产品就近加工 。完善覆盖养殖捕捞 、到岸装卸 、加工包装、仓储运输  、质量管控等环节的冷链物流设施装备,支持冷链全链条无缝对接和安全温控数据共享 。

      健全支撑水产品消费的冷链物流体系 。加强水产品产地销地冷链物流对接 ,加快提升销地冷链分拨配送能力,推动沿海 、重要江河流域等优势产区构建辐射全国的冷链物流网络 。鼓励活鱼纯氧高密度冷链等鲜活水产品冷链配送技术创新,适应和满足持续扩大的高品质水产品消费需求。完善水产品进口相关冷链配套设施,提高进口水产品冷链物流服务与快速检验检测检疫能力 。支持口岸机场建设具有国际货运 、冷链仓储、报关、检验检测检疫等功能的水产品航空货运冷链物流服务通道 。

      (四)乳品冷链物流。

      推进奶业主产区冷链物流设施建设     。重点支持东北 、华北   、中原、西北等奶业主产区冷链物流设施建设。鼓励规模化奶业企业升级冷链物流设备 ,支持牧场 、奶农合作社 、养殖小区 、生鲜乳收购站等建设生乳冷却设施     ,配备生乳专用恒温运输槽车  ,提高生乳冷却 、储存 、运输一体化运作效率和温度质量管控水平   。

      加强低温液态奶冷链配送体系建设。发挥龙头乳品企业以及电商、连锁超市等流通渠道作用,完善从生产厂商至消费者的低温液态奶全程冷链物流系统 ,规范销售终端温度控制管理 。推动传统奶站改造升级,加强服务社区的低温液态奶宅配仓建设,推广新型末端配送冷藏车等设施设备 ,发展网格化 、高频率配送到家服务   ,提高低温液态奶末端配送时效性。

      (五)速冻食品冷链物流 。

      推动冷链物流与速冻食品产业联动发展   。在吉林   、黑龙江       、河南   、山东等速冻食品生产大省,引导速冻食品产业集聚区   、龙头生产企业对接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和产销冷链集配中心   ,打通原材料采购、产品销售的全流程冷链服务链条 ,促进速冻食品产业规模化 、集约化发展。构建速冻食品冷链过程质量快速检测体系 ,完善冷链物流服务追溯体系。

      提升冷链物流对速冻食品消费保障能力  。顺应城市快节奏生活方式和城乡居民对速冻食品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加强冷链物流服务保障  ,提升末端配送服务品质,支撑速冻食品流通渠道由线下为主向线上线下多渠道拓展 。适应连锁餐饮 、团餐等标准化  、流程化经营要求,依托产销冷链集配中心   、中央厨房等设施  ,加快发展速冻类标准食材   、食材半成品供应链,提高品控能力。

      (六)医药产品冷链物流      。

      完善医药产品冷链物流设施网络  。鼓励医药流通企业 、药品现代物流企业建设医药物流中心,完善医药冷库网络化布局及配套冷链设施设备功能 ,提升医药产品冷链全程无缝衔接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推动医药流通企业按《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要求配备冷藏冷冻设施设备     ,支持疾控中心、医院   、乡镇卫生院(室)等医疗网点提高医药产品冷链物流和使用环节的质量保障水平 。加强医药物流中心与冷链末端的无缝衔接   ,鼓励发展多温共配 、接力配送等模式    ,探索发展超低温配送  ,构建广覆盖、高效率   、低成本 、安全可靠的医药产品冷链物流网络 。

      提升医药产品冷链物流应急保障水平。研究将医药产品冷链物流纳入国家应急物资保障平台,整合行业医药冷库 、车辆 、标准化载器具等资源,健全应急联动服务及统一调度机制   ,提高医药产品冷链应急保障能力   。完善全国统一的医药产品冷链物流特别管理机制,保障紧急状态下疫苗及其他医药产品冷链运输畅通和物流过程质量安全  。



       

      八  、推进冷链物流全流程创新

      (一)加快数字化发展步伐           。

      推进冷链设施数字化改造。推动冷链物流全流程  、全要素数字化 ,鼓励冷链物流企业加大温度传感器    、温度记录仪、无线射频识别(RFID)电子标签及自动识别终端 、监控设备 、电子围栏等设备的安装与应用力度 ,推动冷链货物   、场站设施 、载运装备等要素数据化、信息化   、可视化,实现对到货检验 、入库、出库、调拨  、移库移位、库存盘点等各作业环节数据自动化采集与传输  。构建全国性、多层级数字冷链仓库网络。开展数字化冷库试点工作,推动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完善专业冷链物流信息平台 。支持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运营主体搭建专业冷链物流信息平台 ,广泛集成区域冷链货源         、运力、库存等市场信息     ,通过数字化方式强化信息采集、交互服务功能,为冷链干线运输    、分拨配送、仓储服务、冷藏加工等业务一体化运作提供平台组织支撑 。鼓励商会协会 、骨干企业等搭建市场化运作的冷链物流信息交易平台,整合市场供需信息 ,提供冷链车货匹配、仓货匹配等信息撮合服务,提高物流资源配置效率  。推动专业冷链物流信息平台间数据互联共享,打通各类平台间数据交换渠道 ,更大范围提高冷链物流信息对接效率 。

      (二)提高智能化发展水平 。

      推动冷链基础设施智慧化升级。围绕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  、产销冷链集配中心等建设 ,加快停车 、调度、装卸、保鲜催熟       、质量管控等设施设备智慧化改造升级。鼓励企业加快传统冷库等设施智慧化改造升级 ,推广自动立体货架、智能分拣 、物流机器人、温度监控等设备应用,打造自动化无人冷链仓。

      加强冷链智能技术装备应用。推动大数据 、物联网、5G、区块链 、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冷链物流领域广泛应用。鼓励冷链物流企业加快运输装备更新换代,加强车载智能温控、监控技术装备应用。推动冷库“上云用数赋智”  ,加强冷链智慧仓储管理、运输调度管理等信息系统开发应用 ,优化冷链运输配送路径,提高冷库、冷藏车利用效率 。推动自动消杀  、蓄冷周转箱 、末端冷链无人配送装备等研发应用       。

      (三)加速绿色化发展进程  。

      提高冷链物流设施节能水平。鼓励企业对在用冷库以及冻结间、速冻装备、冷却设备等低温加工装备设施开展节能改造 ,推广合同能源管理 、节能诊断等模式 。研究制定冷库  、冷藏车等能效标准,完善绿色冷链物流技术装备认证及标识体系,逐步淘汰老旧高能耗冷库和制冷设施设备 。支持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     、产销冷链集配中心等加强公共充电桩、加气站建设 。新建冷库等设施严格执行国家节能标准要求,鼓励利用自然冷能         、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提高冷库   、冷藏车等的保温材料保温和阻燃性能。

      加大绿色冷链装备研发应用。研究制定绿色冷链技术及节能设施设备推广目录 ,鼓励使用绿色  、安全  、节能 、环保冷藏车及配套装备设施 。加快淘汰高排放冷藏车,适应城市绿色配送发展需要  ,鼓励新增或更新的冷藏车采用新能源车型  。研发应用符合冷链物流特点的蓄冷周转箱  、保温包装 、保温罩等  。研究加强冷链物流全流程 、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管理,加强低温加工 、冷冻冷藏     、冷藏销售等环节绿色冷链装备研究应用 ,鼓励使用绿色低碳高效制冷剂和保温耗材 ,提高制冷设备规范安装操作和检修水平 ,最大限度减少制冷剂泄漏  ,推动制冷剂 、保温耗材等回收和无害化处理 。



       

      (四)提升技术装备创新水平。

      加强冷链物流技术基础研究和装备研发 。聚焦冷链物流相关领域关键和共性技术问题     ,部署国家级技术攻关   ,加强冷链产品品质劣变腐损的生物学原理及其与物流环境之间耦合效应 、高品质低温加工  、高效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 、环保制冷剂及安全应用  、冷链安全消杀等基础性研究  ,夯实冷链物流发展基础 。在“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支持冷链物流相关技术研发,从源头提升我国冷链技术装备现代化水平。

      完善冷链技术创新应用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打造以企业为主体 、市场为导向  、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冷链物流技术装备创新应用体系 。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  、行业协会等共建冷链技术装备创新应用平台,结合市场需求,聚焦果蔬预冷 、速冻 、冷冻冷藏  、冷藏运输与宅配  、冷链信息化智慧化等应用场景 ,集中优势力量 ,开展冷链装备研发和产业化应用  。



       

      (五)打造消费品双向冷链物流新通道。

      畅通高品质农产品上行通道     。在现有农产品出村进城通道基础上   ,适应现代农业规模化  、产业化发展趋势,发挥冷链物流对高品质农产品生产、流通 、减损的支撑保障作用 ,按照“一村一品” 、“一县一品” 、“多品聚集”,发展“平台企业+农业基地”、“生鲜电商+产地直发”等新业态新模式   ,推动形成产销密切衔接、成本低 、效率高的农产品出村进城新通道  ,促进冷链惠农 、品牌兴农      、特色富农 。

      完善高品质生鲜消费品下行通道     。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 ,促进消费品下乡进村通道升级     ,推动冷链物流服务网络向中小城镇和具备条件的农村地区下沉 ,加快推进“快递进村”工程,鼓励供销  、邮政快递 、交通运输、电商等企业共建共用冷链物流设施,打通高品质生鲜消费品下乡进村新通道 ,扩大生鲜等高品质消费品供给。

      推动城乡冷链网络双向融合 。鼓励大型生鲜电商      、连锁商超等企业统筹建设城乡一体冷链物流网络,加大对中小城镇和农村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加强城乡冷链设施对接   ,打造“上行下行一张网”  ,提高设施利用效率,促进城乡冷链物流双向均衡发展  。建立城乡冷链网络协同机制   ,提高资源共享与优化配置效率。



       

      (六)构建产业融合发展新生态 。

      培育冷链物流产业生态。以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  、产销冷链集配中心为核心,吸引商贸流通  、农产品加工产业集聚发展,深化产业链上下游联动整合,强化农产品全产业链组织功能  ,打造冷链物流与产业融合发展生态圈。推进冷链物流计量测试中心建设  。优化“冷链物流+”产业培育和发展环境,创新“冷链物流+种养殖”   、“冷链物流+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新零售”等新生态  、新场景   。

      构建生鲜食品供应链生态。鼓励龙头冷链物流企业 、生鲜食品商贸流通企业加强战略合作   ,推动业务领域相互渗透 ,对接上游生产和终端消费,为客户提供集中采购 、流通加工、共同配送全链条一站式服务 。推动企业利用大数据发掘消费潜力、赋能上游生产 ,开展精准营销和个性化供应链服务   ,辅助生鲜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农产品生产主体合理安排计划     、精准组织生产   ,推动生产、流通和冷链物流企业在融合发展中同步升级 、同步增值、同步受益 。

      九、强化冷链物流全方位支撑

      (一)培育骨干企业  。

      支持冷链物流企业做大做强 。积极培育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  ,开展品牌创建工作 ,打造一批知名冷链物流服务品牌    。鼓励冷链物流企业通过兼并重组 、战略合作等方式优化整合资源 ,拓展服务网络      ,培育龙头冷链物流企业 ,提升市场集中度 。鼓励大型生产 、流通企业整合开放内部冷链物流资源     ,开展社会化服务 。依法合规推动冷链物流平台企业发展 ,扩大冷链资源要素组织规模和范围 ,提升冷链物流组织化   、规模化运营能力  。

      促进冷链物流企业网络化专业化发展。支持企业构建干支仓配一体的冷链物流服务网络 ,扩大业务覆盖范围   ,提升运行效率。鼓励大型综合物流企业发挥网络运营优势  ,对标国际先进水平  ,提升冷藏运输       、冷藏保鲜 、冷冻储存等基础服务专业化水准 。围绕冷链细分领域   、特定场景培育专业化冷链物流企业 ,提高精益化管理、精细化服务能力  ,满足不同冷链产品个性化   、多元化冷链物流需求    。

      提升冷链物流企业国际竞争力。推动龙头冷链物流企业深度参与全球冷链产品生产和贸易组织 ,强化境内外冷链物流、采购分销等网络协同  ,延伸跨境电商、交易结算等服务 ,提升国际供应链管理能力和国际竞争力。鼓励冷链物流企业与贸易企业等协同“出海”  ,围绕全球肉类  、水果 、水产品等优势产区 ,积极布局境外冷链物流设施,依托远洋海运 、国际铁路联运班列 、国际货运航空等开展国际冷链物流运作,构建国内外衔接的物流通道网络,提升冷链物流企业国际化发展水平 。



       

      (二)健全标准体系 。

      加强冷链物流标准制修订 。加强冷链基础通用标准和冷链基础设施、技术装备 、作业流程 、信息追溯等重点环节以及冷链物流绿色化、智慧化等重点领域标准制修订 ,加快填补标准空白  。制定一批强制性国家标准 ,守好冷链产品安全底线 。加强冷链物流推荐性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推陈出新 ,支持地方因地制宜制定符合发展需要的地方标准 ,鼓励高起点制定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积极参与冷链物流国际标准化活动,推动国内国际标准接轨  。

      加强标准评估和执行力度 。系统梳理现行冷链物流标准体系,加强评估和复审 ,及时修订或废止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行业发展要求、技术进步趋势的标准,推动解决标准不统一  、不衔接等问题 。严格落实冷链物流强制性国家标准,强化推荐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支撑与引导作用    。充分发挥有关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行业协会 、龙头企业作用 ,加强冷链物流标准宣贯   ,推动协同应用    ,提高推荐性标准采用水平  。开展冷链物流标准监督检查和实施效果评价 ,充分发挥标准支撑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作用。



       

      (三)完善统计体系。

      加强行业统计监测 。开展冷链物流行业调查 ,全面掌握市场规模、行业结构 、人员设施设备等情况 。研究建立冷链物流行业统计制度 ,科学制定统计分类标准和指标体系 ,根据实际需要开展冷链物流统计试点   。探索开展冷链物流行业普查调查。依托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产销冷链集配中心   、龙头冷链物流企业、冷链物流平台企业等  ,加强行业日常运行监测和分析研判 。研究编制冷链物流发展综合性指数  ,科学  、及时   、全面反映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     ,为政府部门政策制定和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参考。

      (四)加强人才培养  。

      完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支持有条件的普通本科院校和职业院校开设冷链物流相关专业或课程 ,重点培养冷链产品供应链管理 、冷链物流系统规划、冷链物流技术和企业运营等方面的专业人才。鼓励高等院校深入对接行业需求 ,以应用为导向发展冷链物流继续教育 。完善政产学研用结合的多层次冷链物流人才培养体系。开展多层次、宽领域国际交流合作  ,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供应链运作经验的高层次冷链物流人才 。

      健全专业技能培养培训模式。鼓励职业院校加强与冷链物流相关企业 、行业协会合作   ,通过实训基地 、订单班       、新型学徒制培养  、顶岗实习及建立产业学院等方式,强化冷链物流人才实践能力及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鼓励高等院校   、行业协会分级分类开设冷链物流培训课程 ,促进从业人员知识更新与技能提升  。

      十 、加强冷链物流全链条监管

      (一)健全监管制度 。

      加强法律制度建设 。完善冷链物流监管法律法规     ,从准入要求、技术条件、设施设备、经营行为 、人员管理  、监督执法等方面明确各类市场主体权利 、义务及相关管理部门职责要求  ,确保冷链物流各领域、各环节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按照食品安全法 、药品管理法 、疫苗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细化配套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落实冷链物流全链条保温   、冷藏或冷冻设施设备使用和运行要求 。

      健全政府监管机制  。建立统一领导   、分工负责 、分级管理的冷链物流监管机制    ,发挥政府监管的主体作用   ,进一步明确各有关部门监管职责,强化跨部门沟通协调      ,加大督促检查力度   ,确保各项监管制度严格执行到位。推动冷链产品检验检测检疫在生产  、流通  、消费全过程及跨区域信息互通   、监管互认 、执法互助    。完善主管部门行政监管制度 ,分品类建立完善日常巡查 、专项检查   、飞行检查 、重点检查、专家审查等相结合的检查制度 ,依法规范冷链物流各类市场主体经营活动。严格执行农产品、食品入市查验溯源凭证制度   ,不得收储无合法来源的农产品、食品 。

      (二)创新行业监管手段。

      推进冷链物流智慧监管 。引导企业按照规范化 、标准化要求配备冷藏车定位跟踪以及全程温度自动监测  、记录设备 ,在冷库  、冷藏集装箱等设施中安装温湿度传感器  、记录仪等监测设备 ,完善冷链物流温湿度监测和定位管控系统 。研究建立冷链道路运输电子运单管理制度  。加强冷链物流食品品质监测、仓储运输过程温湿度智能感知  、卫星定位技术的应用 ,形成冷链物流智慧监测追溯系统,实现各环节数据实时监控和动态更新。加快区块链技术在冷链物流智慧监测追溯系统建设中的应用,提高追溯信息的真实性、及时性和可信度 。逐步完善冷链追溯、运输监管等重要领域信息资源体系,基本掌握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 、冷库企业     、运输企业  、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 、商场超市 、生鲜电商等市场主体及资源底数。推动海关   、市场监管 、交通运输等跨部门协同监管和数据融合 ,依托全国进口冷链食品追溯监管平台形成全链条追溯体系   ,提升冷链监管效能     。

      建立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  。发挥行业协会 、第三方征信机构和各类信息平台作用    ,完善冷链物流企业服务评价体系。以冷链食品追溯为突破   ,形成以责任主体为核心的追溯闭环  ,对跨部门 、跨地域的全链条追溯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为信用评价提供数据支撑       。依托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加强冷链物流企业信用信息归集和共享 ,通过“信用中国”网站和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依法向社会公开。加大公共信用综合评价、行业信用评价      、市场化信用评价结果应用力度  ,推广信用承诺制 ,推进以信用风险为导向的分级分类监管,依法依规实施联合惩戒  。

      强化冷链物流社会监督 。发挥社会媒体舆论监督作用,加大对冷链物流领域违规违法典型案件的曝光力度,强化警示作用 。支持行业协会建立行业自律规范 ,引导企业共同打造和维护诚信合规的市场环境,推动行业规范有序发展 。畅通消费者投诉举报渠道,建立举报人奖励机制 ,引导和鼓励群众参与冷链物流监督  ,营造社会共治氛围。



       

      (三)强化检验检测检疫。

      健全检验检测检疫体系   。适应不同农产品检验检测检疫要求 ,完善覆盖从种养殖 、加工到销售终端全链条以及冷链物流包装、运载工具 、作业环境等全要素的检验检测检疫体系  。加强检验检测检疫设施建设和设备配置 ,完善应急检验检测检疫预案,实行闭环式疫情防控管理  ,防范非洲猪瘟、新冠肺炎、禽流感等疫情扩散风险    ,提高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等应急处置能力。

      提升检验检测检疫能力     。围绕主要农产品产销区 、集散地 、口岸等,优化检验检测检疫站点布局,提高装备配备水平 ,增强冷链检验检测检疫能力 。依托各地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 ,加强国家级、地区级食品安全专业技术机构冷链物流检验检测检疫能力建设 。严格检验机构资质认定管理 、跟踪评价和能力验证  ,强化冷链检验检测检疫专业技能培训  。深化国际技术交流合作。

      优化检验检测检疫流程   。围绕农产品进出口   ,优化提升口岸/属地检查、检疫处理  、实验室检验等流程 ,鼓励企业提前申报,依托国际贸易“单一窗口”   ,推行检疫处理    、检测结果无纸化传递 。按照分类监管原则,针对不同监管对象和产品特点 ,优化放行模式  ,提高查验效率 。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冷链物流企业、屠宰加工企业等建设快检实验室     ,提升就近快速检测水平   。推动各地冷链产品检验检测检疫信息共享     、结果互认 。

      筑牢疫情外防输入防线  。完善口岸城市防控措施,建立多点触发的监测预警机制  ,严格执行高风险岗位人员核酸检测等规定,切实做到闭环管理。针对冷链等可能引发的输入性疫情,排查入境、仓储 、加工  、运输   、销售等环节,建立健全进口冻品集中监管制度,压实行业主管部门责任 ,健全进口冷链食品检验检疫制度 ,加强检验检疫结果      、货物来源去向等关键数据共享  ,做到批批检测 、件件消杀    ,全程可追溯 、全链条监管,堵住疫情防控漏洞 。



       

      十一、实施保障

      (一)加强组织协调。

      国家发展改革委要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冷链物流发展协调推进工作机制 ,统筹推进重点工程落地 ,完善支撑政策,强化评估督导 ,协调解决跨部门  、跨区域问题 ,保障规划有序实施     。各省级人民政府要按照本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结合发展实际,统筹制定本地区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或实施方案  。规划实施中涉及的重要政策、重大工程、重点项目要按程序报批。重大问题及时向国务院报告  。

      (二)强化政策支持。

      通过现有资金支持渠道,加强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产销冷链集配中心等大型冷链物流设施建设 。物流企业冷库仓储用地符合条件的  ,按规定享受城镇土地使用税优惠政策 。拓展冷链物流企业投融资渠道 ,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等对符合条件的冷链物流企业加大融资支持力度,完善配套金融服务。在严格落实永久基本农田        、生态保护红线 、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基础上 ,大中城市要统筹做好冷链物流设施布局建设与国土空间等相关规划衔接,保障合理用地需求   。严格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   。落实农村建设的保鲜仓储设施用电价格支持政策,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出台支持城市配送冷藏车便利通行的政策 。

      (三)优化营商环境。

      各地区  、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放管服”改革要求 ,在确保行业有序发展 、市场规范运行基础上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简化涉企事项审批流程  ,进一步简并资质证照,全面推广资质证照电子化 ,完善便利服务    。在冷链物流领域探索推行“一照多址”       ,支持冷链物流企业网络化发展。

      (四)发挥协会作用。

      鼓励冷链物流相关行业协会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开展冷链物流发展调查研究和政策宣贯 ,及时向有关政府部门反馈行业发展共性问题  。支持行业协会统筹冷链物流不同领域、不同环节市场主体需求   ,开展业务技能培训 ,提高行业发展质量 。鼓励行业协会深入开展冷链物流行业自律建设,倡导诚信规范经营 ,树立良好行业风气   。

      (五)营造舆论环境。

      加强冷链物流理念宣传和冷链知识科普教育 ,提高公众认知度、认可度,培养良好消费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    。提高冷链企业和从业人员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严格遵守冷链物流相关法律法规和操作规范 ,筑牢冷链产品质量安全防线   。宣传推介一批冷链物流企业诚信经营 、优质服务典型案例,营造行业发展良好环境。


      关于诚捷祥

      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集团有限公司创建于2008年   ,是一家涉及工程设计  、建筑施工  、检测研究  、生产加工、培训规划、房地产开发为一体的多元化企业   。公司具有建筑、公路 、水利水电 、市政、电力、园林绿化 、石油化工、地质灾害治理 、公路养护、电力承装(承修  、承试)、压力管道特种设备安装(GB1  、GB2 、GC2)、建筑行业乙级          、风景园林      、环保专业乙级设计等40余项资质   。
      总访问量:3316923次

      荣誉资质


      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集团资质

      矿山通信起重设备安装古建筑二级

      安全生产许可证

      机电总承包一级

      劳务    、模板脚手架专业承包不分等级

      电力承装、承修 、承试三级

      地质灾害防治资质

      工程设计资质

      压力管道安装资质(GB1、GB2    、GC2)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建筑装饰信用AAA

      交通运输工程建设标准化一级

      宁夏民营企业100强(73位)

      水利信用AAA

      重合同守信用企业AAA 级-2

      重合同守信用企业AAA 级-1

      重合同守信用企业AAA 级-4

      重合同守信用企业AAA 级-3

      重合同守信用企业AAA 级-5

      水利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单位

      集团荣获2021年度水利工程优秀质量管理小组II类成果奖1项

      重合同守信用企业AAA 级-6

      A级纳税信用单位

      重合同守信用企业AAA 级-7

      2016年度建筑行业先进个人

      2016年度先进会员单位

      水利水电建设工程工法

      慈善捐款

      2017年度招投标协会先进单位

      诚信单位荣誉证书

      2016-2017年市级守合同重信用

      2017年度先进会员单位

      2015年建筑业先进单位

      宁夏建筑业20强-1

      宁夏建筑业20强-2

      宁夏建筑业20强-3

      2016年度信用等级证书

      2015年度市级守合同重信用

      2018年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3

      2015-2016区级“守合同重信用”

      “十大最具影响力领军企业”荣誉证书

      2017年度先进会员单位

      2017年度全区建筑行业先进建筑业企业

      2017年度宁夏建筑业龙头企业20强施工企业

      2017年度宁夏建筑业龙头企业20强施工企业

      2017年度全区建筑行业先进个人

      2017年全国水利生产知识网络竞赛评优秀组织单位

      2017年全国水利生产安全知识网络竞赛集体奖

      “茹水情深、助力脱贫”公益捐款

      2017年度标化工地

      2017年标化工地

      2018年标化工地

      2018年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1

      2018年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2

      2018年全国水利知识竞赛集体奖

      2018年度优质工程奖

      荣获优质工程奖

      2018年度优质工程奖

      园林绿化行业协会副会长单位

      2018年度区建筑业联合会先进会员单位

      2019集团公司抚平帮困 献爱心

      2019园林公司抚平帮困 献爱心

      集团公司2019助学捐助

      园林公司2019助学捐助

      2018年度先进单位

      2018年度银川市建筑业协会先进会员单位

      2018年自治区安全质量标准化示范工地(中卫新墩标化)-1

      2018年自治区安全质量标准化示范工地(中卫新墩标化)-2

      2018年自治区安全质量标准化示范工地(中卫新墩标化)-3

      2018年自治区安全质量标准化示范工地(中卫新墩标化)-4

      2018年度先进会员单位

      2018年度先进会员单位-园林协会

      2018年度银川市社会保险诚信单位

      2018年度先进基层党组织

      银川市建筑工人技能大赛优秀组织奖

      2019年水利知识竞赛证书

      2019年度全区建筑工人技能大赛优秀组织奖

      2019年度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中宁县

      2019年度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红寺堡区

      2019年度优质工程奖-青铜峡市

      2019年度优质工程奖-银川市小微公园

      2019年度优质工程奖-银川市滨河新区

      荣誉证书-集团公司爱心捐助

      荣誉证书-园林公司爱心捐助

      2019年度先进会员单位

      荣誉证书-2019年度先进会员单位

      荣誉证书-园林绿化协会2019年度先进会员单位

      2019年度中卫市建筑联合协会先进会员单位

      2019年度银川市建筑业协会先进单位

      2019年度银川市建筑业协会先进会员单位

      热心希望工程向宁夏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捐赠4万元

      2019年度中卫市建设行业先进企业

      2019年度先进会员单位

      重合同守信用企业AAA 级-4

      2016年先进建筑业企业

      吴忠市建筑业协会2020年度先进会员单位

      公司被评为银川市建筑业协会2021年度先进会员单位
      网站地图